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一份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上海华瑞银行关于“涉嫌违法放贷、未尽贷前审查责任”的质疑迎来二审判决结果。
2021年7月28日与2021年9月3日,上海华瑞银行曾通过第三方平台与客户杨女士签订两份借款合同,约定杨女士向该行合计申请贷款5.02万元,贷款期限为12个月,年利率为18%,逾期罚息利率为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上浮50%。但到期后杨女士并未按约履行还款义务,被上海华瑞银行诉至法院,一审法院也判定杨女士归还本金、利息及罚息。
而后杨女士表示不服判决并再次进行上诉,称上海华瑞银行所合作平台无放贷资质,未经批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违法从事发放贷款业务,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且该行在放贷之前未收取客户资料,质疑其涉嫌违法放贷、未尽贷前审查责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此,法院经审判认为,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签约主体提示清晰明确,不致产生任何误解;签约合作平台仅作为签约媒介,既非缔约主体,亦非资金的实际出借方,不涉及违法放贷问题;且贷前审查涉及的是华瑞银行内控机制,若产生不利影响应由该行自行承担相应后果,但并不因此影响借款合同的效力。
虽然杨女士的上诉请求被一一驳回,但该案件暴露出上海华瑞银行内部管理问题值得警惕。
据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11月,上海华瑞银行曾因在2016-2020年不同时段存在“流动资金贷款违规用于投资”、“同业投资授信管理未穿透至基础资产”、“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三项违法违规事实,被上海银保监局罚款115万元。
该行年报数据也显示,在资产质量方面,2022年末,上海华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同比升0.1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且连续六年上升。
2022年末,上海华瑞银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41亿元,营业收入同比降39.41%,该行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也同比下降。在各家商业银行业绩不断增长之时,实现了“逆向行驶”。
同样,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平台发放互联网贷款也仍需各商业银行不断加强自身管理。
近两年,《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等相关条例陆续出台,对于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相关业务的规范逐步加强。各商业银行需积极风控介入,充分评估信用能力,审慎对待第三方平台的可能带来的运营风险。
目前,通过自营渠道投放自营信贷产品成为多家商业银行新的选择。上海华瑞银行也提及,该行正在加快自营渠道建设,期望通过贷款业务全流程中各环节的不断强化,为后续坚实发展铸就稳定基础。
本文源自金融界